有鑑於從以前到現在,
連結到我這邊的幾乎都是搜尋打鼓相關的事宜 XD
所以現在開始我就寫一些我自己練習的想法吧,
希望對一些人會有幫助 :)
今天這篇的題目是三連音和六連音~
首先在接觸這兩個東西時有個觀念我們要先釐清,
那就是,什麼是三連音,什麼又是六連音?
我們從英文來看。
三連音的英文是 Triplet,
根據拍子種類有兩種比較常見的,
我們俗稱的兩拍三連音,英文叫做 quarter note triplet,
(quarter note:四分音符)
一拍三連音則叫做 8th note triplet。
有一種很好記的方法,
就是,你只要想成,三個quarter note triplet的長度,
會剛好等於quarter note的上一級,也就是二分音符的長度;
同理,三個8th note triplet的長度剛好是一個四分音符的長度。
至於六連音,它的英文大家可能比較不常見,
叫做Sextuplet。台灣教材應該比較不容易看到這個單字。
(不是我拼錯,是它真的叫做性的連音... XDDD)
(tuplet:連音之意。更詳細的解釋請看 http://0rz.tw/a95lE )
★NOTE★
在這裡有一點很重要的觀念大家務必搞清楚,
國外的教材很喜歡提到一種說法,
叫做xx-stroke(ex. 5-stroke, 7-stroke, ... and so on),
這代表著連續xx點的打擊點,跟幾連音是絕對不一樣的東西!
像是在Rudiments裡面提到的Single-stroke four:
我們就可以說它是一種4-stroke的手法,
但它並不是把一拍均分成四個點。
而我們所謂俗稱的x連音,就是指我們把一拍的長度均分成x個點的意思。
認識了什麼叫做三連音和六連音,
接下來我們就可以開始來熟悉三連音啦。
一開始接觸三連音的人可能會覺得有點難,
畢竟它不是在偶數點上,那我們到底要怎麼拿捏這三個均分點落下的位置?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東西,
以下是說明三連音和六連音的關係之三個範例小節。
由三個小節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要是把小節A的六連音之2,4,6點拿掉,演奏出來的就是三連音了。
(說穿了只要你六連音RLRLRL練得夠熟,只要左手不打就是三連音了)
而小節B和小節C是一樣的節奏,但不同的寫法。
在熟悉三連音之前,我建議各位可以從六連音先開始下手,
因為六連音的第一、四點會剛好和八分音符的時間重合,
所以一開始大鼓先踩八分音符,手打六連音,
仔細檢查以下幾點:
1. 自己六連音的六個點之間的距離是否平均;
2. 六連音的第一、第四點是否與大鼓點完全重合;
3. 把六連音六個點確實都聽出來,
用心感覺每點的正確位置;
4. 細聽小鼓點與大鼓點之間相對距離的關係。
當然,
記得一定要從很慢很慢的速度開始訓練,|
等到自己在該速度熟練了這個東西,再加速度。
初學建議速度為 BPM=40~80。
如果熟練了以後,
你會發覺可以很輕易地把六連音和三連音的感覺建立在身體的數拍感上,
你也可以把大鼓踩八分音符的工作交給左腳去踩Hi-hat數拍,
在數的時候切記把數拍踩到自然的習慣,當作是一種身體自然的律動,
手放輕鬆,腳也放輕鬆,
兩樣都讓你身體之前已訓練好的自然反應去進行打擊就行了!
這種感覺可能需要一點練習量和經驗累積,
請不要急,三、六連音練得紮實,用起來效果很驚人喔 :)
是很值得慢慢紮根的。
★NOTE★
我個人在做這類的練習時,
其實很傾向於去建立身體、四肢彼此之間的熟悉度,
除了對節拍器聽click檢查外,也常常用四肢的打擊去做交叉檢查;
如果上面的練習做得有心得的朋友,
我通常還會建議做接下來的這個簡單練習 :)
這是一種叫做 4 on 3 的概念,(還是叫做 3 on 4?如果有錯還請各路高手不吝指正)
可以去練練看,很有趣的東西,
把它練熟了再去仔細聽小鼓和大鼓的進行,會聽到兩個很規矩的節奏喔 :)
這應該是有一點點小進階的概念了,
但我覺得對於對手腳之間聲音的觀察是個還不錯的教材,大家不妨加減啃一下 XD
『小記』
換了一個新的寫譜軟體,
真的是蠻好用的 XD 可是好不習慣啊,
花了很多時間在找自己要的東西和熱鍵……
而且還弄得有點醜 <囧>"
希望以後可以很上手~
剛剛寫著寫著寫太慢還被pixnet登出…… orz
其實寫這個還蠻累的,
希望有把它看完的人如果覺得不錯,留言或回應一下吧,
這樣應該能夠增加我持續寫的動力 XD